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做强做优“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助推威宁后发赶超

    信息发布者:何小俊
    2017-01-24 23:20:33   转载

    做强做优“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

    助推威宁后发赶超

      2016年,威宁自治县着力补全脱贫攻坚等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利用发展的“组合拳”,做强、做优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等“长板”。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建立“创新驱动”模式,不断释放技术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全力推进“智慧威宁”城市建设工作,做强大数据。围绕“清凉草海、养生福地,百鸟之都、阳光威宁”发展定位、“一核五线五区”发展思路,结合全域旅游概念,突出抓好品牌创建、项目带动、产业融合、营销创新等重点工作,做强大旅游。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林业水利建设、加大草海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力度,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系统化、精细化水平,做强大生态。

    一、做强大数据

        一是着力推进“智慧威宁”建设运营服务PPP项目”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与运营工作。该项目资金来源通过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模式)自筹,由社会资本募集资金完成建设。“智慧威宁”建设实现“1+4”运营管理中心、“1+3”统一的城市融合平台、“1+5”共享服务平台支撑、“3+X”智慧应用体系目标建设,其中“3+X”智慧应用体系涵盖了“精准扶贫”、“智慧平安”、“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服务项目。同时,着力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平台系统建设;智慧城管平台系统建设;“智慧平安”公安(天网工程)平台系统建设;实施精准扶贫平台系统建设等。二是着力推进大数据融合与共享示范PPP项目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与运营工作。该项目资金来源通过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模式)自筹,由社会资本募集资金完成建设。项目将实现涵盖全县148万人口中107项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勘误;对人社、民政、卫计、扶贫办、移民办、综治办的数据需求进行调研,对数据进行数据确权,纠正和完善数据信息,形成干净、真实、有效人口基础数据库。对县域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628个行政村进行数据集中采集。完成劳动力就业创业数据、居民健康卡制卡数据、全民参保登记数据、留守儿童数据采集。满足卫计、人社、民政等部门数据需求;完成农民工动态实名制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硬件设备生产;完成金融扶贫试点解决方案制作。

     二、做强大旅游

        一是着力推进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以草海、泰丰园、百草坪、板底为主的骨干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增添新的旅游项目,增强景区的核心吸引力。完成了《麻乍镇坝海村乡村旅游设计方案》、《板底村扶贫旅游规划》等。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各类旅游规划、动态各类旅游资源、宣传促销旅游产品、旅游项目招商、旅游行业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县旅游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于2016年7月27日举办第二届撮泰吉旅游文化节暨第三届中国支嘎阿鲁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9月24日至25日在贵阳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举办贵州文化艺术节威宁非遗周末聚旅游推介会。加快推进“威宁旅游”走出去步伐,全面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二是着力深化旅游产业培育工作。遵循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着力强化旅游主体培育和激发旅游产业市场活力。成立了贵州中国旅行社威宁分社,指导完成茂龙酒店等6家旅游接待酒店建设。启动了《酒礼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启动了《威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课题》课题的研究、整理。充分发挥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职能,在节假日开展移动旅游咨询服务活动。完善旅游微信平台,开通官方微信公众账号“威宁县旅游服务”的微信公众号,包含旅游概况、旅游景点、星级酒店、精品线路和旅行社等内容。开通了威宁自治县旅游服务网站,为游客提供优质便捷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开展旅游培训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狠抓全县旅游人才培训,着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三是着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将旅游扶贫与精准脱贫紧密结合,完成板底村纳入全省首批38个村之一进行旅游扶贫规划。把板底村、荣和村两个贫困村纳入全省100个旅游示范村寨,把栽树村、女姑村等57个村寨纳入全省1000个中重点旅游村寨建设计划、并对314个贫困村进行摸底调查,制定了脱贫计划、项目台账和培训目标。依托乡村旅游、山地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形式,探索从单纯发展旅游到发展旅游扶贫的目标转变。

        三、做强大生态

        一是着力加强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作。全县39个乡镇(街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于2016年2月获省人民政府批复;完成迤那镇马家水库环境保护工程验收工作;启动东风镇花渔洞饮用水源保护工程,拟建设界碑、界桩、防护网等环保设施;实施《威宁县双龙镇街道排污工程实施方案》,项目实施后,能有效将集镇产生的生活污水截留到饮用水源保护区外。加强水污染防治,根据国家、省、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印发《威宁自治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和《威宁自治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度方案》。明确水污染防治目标。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根据省市上级部门相关文件要求,编制《威宁自治县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威宁县整县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16年—2020年)》,同时,同时,着力迤那镇海升苹果基地灌溉供水工程、草海雪榕基地供排水工程、草海现代农业园早熟马铃薯三膜覆盖基地供水工程等产业配套水利工程,实现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二是着力推进绿色生态建设步伐。积极开展绿化行动。坚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加大自然修复力度,推行节水造林。扎实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加快25度以上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退耕还林进程。以草海综合治理为核心,对草海流域集雨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推进区域绿化,2016年,森林覆盖率达45.5%。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强化林政资源管理、森林管护、森林防火和“六个严禁”专项行动,加大森林砍伐火灾案件打击查处力度。全面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防治面积达26.09万亩。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充分挖掘林业产业在绿色发展中的优势和潜力,以政策引导、示范引领为抓手,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着力推进草海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作。建成草海污水处理厂、环草海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管网改造等工程。完成草海流域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及经济林、北坡面山植被恢复等工程。对草海周边生态敏感区实施棚户区改造和移民工程、草海周边村庄整治工程完成通组路硬化、修建排污沟建文体活动广场等,人居和旅游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切实加强草海生态保护,全力推进退耕还湿,着力维护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安全,严厉打击在草海环海路内侧种树的行为。完善草海生态治理融资流程,融资工作取得新突破。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