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干群“百合” 幸福“当归”

    信息发布者:何小俊
    2016-12-19 14:18:51   转载

    初冬的威宁自治县哲觉镇大桥村,山上松树成林,山下的“贵州民居”沐浴在阳光下,大桥小河从村子中间哗哗淌过,沿河两岸大片肥沃平整土地里,各类中药材和蔬菜迎来了收获期,黄的、绿的、红的、灰的各色交错,演绎着大桥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的变奏曲。

    干群“百合”,告别“搂着肚皮烤热头”的日子

    “毛支书,明年地里要种哪样?”

    “先把地里的收起来,等我们出去考察回来再说。”

    “这样啊,过两天我家宰年猪来家里吃饭。”

    在大桥村田间机耕道上,刚赶集回来的村民夏晓存见村支书毛祥亮站在地里,赶紧停下农用车问了起来。

    毛祥亮笑着告诉笔者,2012年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候,他可没这“待遇”。

    多年前,大桥村还是全镇14个贫困村之一,人均收入只有2256元。村民大多种植包谷、洋芋等传统作物,每天过着“搂着肚皮烤热头”的懒散日子,生活窘迫,不起波澜。

    2011年,“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启。“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写入规划纲要,哲觉镇也趁着东风,开启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路。

    政府多次组织村干部、群众代表到昆明、山东、广州等农业产业发展较好及市场广阔的地方实地考察。见贤思齐,回来后,很多大胆的干部和群众租种土地,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实验。

    大桥村村支书毛祥亮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邀了3名能干的村民一起,成立了全村第一个合作社——大桥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一年,发动群众试种了300亩党参。

    刚开始,村民都不愿意尝试。村干部们只好天天往农户家里跑,苦口婆心动员、劝说。经过长期拉锯,党参总算是种下去了。

    可谁也没想到,收获期到来,党参价格却持续走低,卖出去就是赔本的。村民的抵触情绪越来越浓,甚至有村民将党参挖起来后,气急败坏背起党参往村支书家里送,“你们让种的,现在卖不出去,背来给你煮吃”。没办法,毛祥亮只好按照保底价给村民全部收购。

    到后期,在政府的引导下开拓市场,销路打开,党参价格开始一路飙升,为了能背着村支书悄悄把党参背上街卖,“甚至有村民大晚上摸黑去挖党参”。

    尝够市场波动苦头的村干部,总结经验后,开始每年抽出时间,几次到各处考察市场,学习种植经验,与各大公司谈合作。回来后,再以市场为导向,去发展当年的产业。

    而尝到甜头的村民,开启了紧紧跟随合作社的“跟种模式”。每到收获期,就往毛祥亮家跑,追问明年该种什么?要怎么种才能赚到钱?

    毛祥亮笑着说:“现在彻底反过来了,原来是我天天往农户家里跑,费心费力,工作成效低微。现在农户天天往我家跑,省心省力,产业工作推进反而更快了。”

    2015年10月,合作社又在河南商丘请到了专业技术人员蒋永正合股搞种植,长期在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这一来,合作社如虎添翼,大桥村的产业调整也逐步走向正轨。

    幸福“当归”,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在大桥小河的左岸,一幢黄色三层楼房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下,格外醒目。不容怀疑,这一定是村里经济收入较高的大户。

    毛祥亮却告诉我们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那是赵英榜家,他家以前是贫困户,去年才脱贫。”

    大桥全村共416户1298人,其中89户为贫困户。经过产业调整后,家家户户发展中药材种植,收入越来越好,这两三年修了新房的就有143户人家,贫困户也从原来的89户减少到46户。

    大桥组的夏仁军家,在2013年修起了三层小洋楼,一家5口居住在宽敞、明亮、舒适的新房里,其乐融融。

    妻子高香告诉我们,家里每个人都有分工。自己专注在2亩土地里种植百合、当归等中药材,前几个月刚挖了当归卖完,不足半亩的土地,收入就达1万多元。而丈夫夏仁军则在村里帮人家修房子、搞建筑,每天也有一两百元的收入。夏仁军的母亲在合作社里打工,每天也收入50元左右。家里还养了许多猪和鸡,到年底算下来,收入非常可观。“这种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高香说。

    大桥村是省级、市级生态村,森林覆盖面积达64.3%。全村除了森林,几乎全是种植中药材的土地。行走在村里,庄稼地里很难看到包谷、洋芋等传统农作物。毛祥亮介绍,全村1478亩土地里,单种植中药材的土地就有近1000亩,中药材种植是村里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

    目前,全村不仅搞中药材种植,同时还发展养殖业,全村圈养了700余头猪,200多头牛及400多只羊。2015年,大桥村人均纯收入达6000多元,全村也在2015年走出贫困村之列。

    毛祥亮说,前几个月去昆明一家蔬菜公司考察,已经谈好合作,计划在河边修建200个大棚,搞蔬菜种植。村里已经建好的100吨库存的冷库也将派上用场。

    在大桥村,村干部、党员带头谋发展,整合村内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科学制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规划,合作社引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合作社专注搞产业,干部着力找市场,村民专注搞生产”的发展模式,使产业调整步入正轨,村民收入节节拔高,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如今,大桥村村民逐渐富裕,生活大幅改善,精气神提振起来。很多群众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把更多时间都放在了提高生活质量和抓孩子教育上。目前全村有近30个大学生,他们将是大桥村未来的希望。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